“中国第一古装美人。”
(资料图)
2022年7月23日,李建群老师身患癌症去世时,内蒙古妇女联合在发布哀悼的时候这么称呼李老师。
她饰演诸多古装人物时表演别具一格风情万种,一颗“美人痣”成为标志性形象代表,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逝去留给大众许多讨论,尤其是与导演陈家林同居27年没有名分且膝下无子这个话题。
实际上,纵使最后她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但她这一生所诠释的绝非“红颜薄命”,而是那些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铮铮硬骨和才情。
1957年,她出生在湖北,一个被称为“英雄城市”的地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为她取名建群。
有人觉得“建群”这个名字有些男性化,与她的貌美如花的外表和温婉的性格有些不太相符。
实际上,这个名字饱含了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寄望。
“高屋建瓴,艳冠群芳”,取名“建群”,寓意为美貌与才华并存。
她从小长得清秀可爱,对舞蹈表现出极大的热爱。
父母有意栽培,想让她学习一门艺术而让人生能够更加宽广,同时也顺应了孩子的兴趣,因此,自小便送她到兴趣班学习舞蹈,同时学习芭蕾舞和民族舞。
学习芭蕾舞能够扎实她的舞蹈基本功,学习民族舞能锻炼她的审美。
进行专业和系统地舞蹈学习之后,她进一步展现了极高的舞蹈天赋。
1970年,她在当地所举办的舞蹈比赛中,好几次斩获第一名的成绩,因而被武汉歌剧院所吸纳。
而她进入武汉歌剧院成为一名正式的舞蹈演员时,年仅13岁。
纵使是在人才济济的歌剧院,再一次凭借着聪慧勤奋和天生美貌,很快便成为同伴中耀眼的一个。
正准备一辈子以舞蹈为事业的她所没料到的是,在勤奋练功的时候膝盖受伤。
医生诊断之后表示伤势严重,膝盖半月板受了重伤,不再适合从事舞蹈工作。
这对于她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使剧院里的老前辈们都为她扼腕痛惜,感叹造化弄人。
眼看着她不仅受伤还失去了热爱的舞蹈事业,父母比她还要痛心。
但她从小个性要强从不轻易服输,认为让人生精彩起来的路不只有舞蹈这一条,舞蹈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成别的路。
那时她想,既然自己已经无法再留在舞台上跳舞,那就让能在舞台上跳舞的人都可以更美地走上自己,于是她下定决定走上舞美的道路。
让台上的舞者穿上自己所设计的服装进而展现更美的自己,也算是弥补了她内心的遗憾。
跨行如隔山,确实十分困难,但她依然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好成绩。
1977年,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师从陈逸飞。
要知道的是,陈逸飞不仅是国内名头响当当的大画家,也是国内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更是一名手握多部经典作品的大导演。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带路!
在恩师的指导之下,天生聪颖且好学的李建群很快又在取得耀眼的成绩,在服装设计上成绩不俗,就连画画都取得惊人的成绩。
大学期间,她参加全国青年油画大赛,获得“优秀奖”。
在大学毕业时,恰逢国内文艺大举兴起的阶段,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师从陈逸飞大师的名气,她的从业前景一片光明,但她却跑去参军,而且是从全国最繁华的上海跑到几乎是全国最荒凉的兰州去参军。
她进入兰州军区,担任舞台美术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她进入兰州军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兰州军区在全军文艺汇演上一举斩获了“全军舞台美术设计奖”。
这个奖项,不仅让兰州军区的舞台表演在国内一炮而红,也让她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将她调到了兰州军区话剧团担任重要的工作。
她多年在兰州军区话剧社兢兢业业的工作,取得诸多优秀成绩和贡献,因而被授予中校军衔。
荣誉加身,她从不骄傲,继续在她所热爱的事业上埋头努力。
除了工作时间之外,她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揣摩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并且尽量让那些古代服饰的元素可以糅合到自己的服装设计当中。
在那时候,正是国内古装剧盛行时期,她作为一名舞美设计师,希望能够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的舞台上和影视作品中。
尤其是影视作品,在她看来,既然要做历史古装剧,那么向观众更加正确地呈现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服饰就极为重要。
随着她在舞台上的服装设计获奖无数,她被推荐进入演艺圈,在剧组中担任古装剧的服装设计。
她在剧组中,有着“拼命三娘”的美誉,她做事的那股“狠劲”,与她共事过的人都觉得与她柔弱的外表和温和的性格极为不符。
有一次,遇见剧组赶工,服化道工作人员要在第二天之前赶出13顶帽子,她作为首席设计师,自己连夜画图到两三点没有半句怨言,在其他同事因为加班到太晚太累发出抱怨时,她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说是自己的问题,设计得太复杂导致缝起来太费工夫。
她不仅及时安慰同事们,还赶紧加入到工作中一起赶工缝制。
正是在她的努力之下,才能赶在第二天拍摄之前完成了13顶帽子的工作。
而《唐明皇》中高达9000多套服装的设计都是她一人所完成,上至皇家和后宫,下至平民百姓,以及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所用服装和配饰,几乎都是她所设计,其中有很多配饰还是她亲手制作。
努力的人也不应该被生活所辜负,在服装设计上的努力与付出,让她获得了许多大奖。
1992年,她在《唐明皇》中的服装设计斩获了“飞天奖”,凭借着在《杨贵妃》中的服装设计获得了“金鸡奖”。
值得一提的是,她受邀到《武则天》的剧组中担任服装设计的时候,很多人建议她在《唐明皇》的基础上做一番修改即可,毕竟又是同样属于唐朝,而且《唐明皇》中的服装还拿了重量级的奖项也足以证明其优秀。
但她并没有这么做,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还原初唐时的服饰特点,她前前后后总共4次跑到敦煌去看研究壁画,观看初唐事情的服饰与风情。
而为了能够把服装的细节做得更加到位,她连续七次到西安博物馆进行观察和查阅资料,却并没有向剧组报销差旅费用。
除了为剧中全体角色做了服装设计之外,剧中许多配饰也是她亲手所制作,最终才有了《武则天》中众多惊艳世人的造型,更是成为了后来影视作品中学习和参考的模本。
而长得那么美且颇具古典美人气质的她,也经常被导演建议参演,因此她经常会在所在的剧组“兼职”出演一些角色。
从她参演的诸多角色看来,她最爱的角色几乎毫无例外地皆是那些才貌双全的女子。
她是《唐明皇》中敢于与杨贵妃争奇斗艳的“武惠妃”,这位妃子与杨贵妃虽同为大美人,但却对杨贵妃说出“色衰而爱驰”的至理名言,向观众刻画了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唐朝妃子。
她是《武则天》中连女帝武媚娘和宰相上官婉儿都佩服和敬重的“徐才人”。
而她对于“徐才人”这个角色的刻画让众多知识分子拍手称奇,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如同古书中所描述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
用专业影评人的话来说,她眉眼中三分柔情三分悲情和三分铮铮铁骨,再加上一颗“美人痣”,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中皆是有血有肉,看得观众深陷在她所刻画的角色当中。
就拿她在《康熙王朝》中所饰演的“容妃”来说,在伴君如伴虎的人生中,她将贤良淑德刻画得自然得体,在命运下沉甚至沦落到刷马桶时将悲情刻画得十分平静,但她的个性中又绝不只有“柔”和“悲”,还有在命运面前不被改变的刚强与铮铮硬骨。
在人们惯常的评价中,经常把好演员与天赋捆绑在一起,感慨有人天生就适合吃演员这碗饭,甚至说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
但人们无法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好演员都逃不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命运,是私底下默默地坚持和努力才获得的演技,好的演技不仅仅只是靠练习和用心揣摩,很多时候还离不开要用实际行动去体会。
比如李建群老师在饰演“容妃”被打入冷宫之后的那些戏码之所以可以刻画得那么生动,不仅仅是她长得美又演得好,而是当时对她来说便是处于万分痛苦当中。
她当时在拍摄的时候小腿骨折,并且引发了膝盖旧疾,她为了不让自己拖到剧组的拍摄进度,坚持带伤拍摄;而为了更好的拍摄效果,她坚决不可能用替身。
她对演戏的热爱和敬业的精神,让素来有“只在戏里低头”的陈道明老师直言敬佩。
实际上,她的事业不只是在服装设计和演技上取得耀眼的成绩,她所绘制的许多作品还被收录到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被列为国宝级别的作品。
“干一行行一行”的她,却依然让人忍不住感慨起她的感情。
早年间,她有过一段幸福但短暂的婚姻。
大学毕业之后,她认识了另一位画家,两人专业相同且有着共同热爱的年轻人,在多次一起采风和创作之后产生了感情。
两人因爱结合,以为可以白头偕老,但婚后在生活中的许多琐事让两人对彼此逐渐失去了耐心,在诸多争吵且难以调解之后选择离婚。
离婚之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在《唐明皇》的剧组工作时与导演陈家林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当时陈家林对她十分爱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是因为她身上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却还那么努力上进的精神。
陈家林主动追求多时才获得她的芳心,但陈家林好几次向她求婚她都拒绝了,可能是因为之前那一段情深不寿的婚姻,也可能是当时她的人生规划中已经没有了结婚生子。
不结婚不生孩子,却不影响她爱了陈家林大半辈子,并且与他在多部作品中并肩作战相互成就。
后来她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默默耕耘于幕后工作。
直到大众再一次看到与她相关的消息时,竟是她罹患癌症和逝世的消息。
如今,斯人已逝,但她在影视作品中所留下的倩影,以及给世人在服饰上所带来的视觉审美,都不枉她人间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