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议:古人也爱玩昵称,李清照和张先的昵称很别致,而且都与同一数字有关

小话同学话诗词   2023-04-08 17:07:55

雅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圈子里是非常流行的。

雅称其实是一种对同行的美称,饱含溢美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对对方的一种肯定。如果再说得通俗一点,刻意吧雅称当成是现在很流行的昵称,如微信昵称、QQ昵称之类的称呼词。

唐代诗人间称呼对方喜欢用昵称,用昵称称呼对方似乎是一件特别流行、特别富有文人情趣的事情,而且这个雅号往往出自对方的成名诗句,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风雅的称呼。


(资料图片)

如唐朝诗人赵嘏《长安晚秋》一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景物描写意境悠远,动静安排相得益彰,很见匠心,连诗人杜牧也为之赞叹不已,由此送给他一个昵称“赵倚楼”。这一称谓听着就很美,很有电视剧《风云》中第二梦为聂风写的四句诗“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感觉。

再如晚唐诗人韦庄因为名诗《秦妇吟》得到昵称“秦妇吟秀才”,另一位晚唐诗人郑谷因“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的一首鹧鸪诗得到“郑鹧鸪”的昵称。

宋代词人也爱玩昵称

唐代诗人因为诗句得到昵称,而宋代词人的昵称则来源于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词。昵称这一特殊称谓,是一种富含文人气息的称呼,在宋代文人间,用昵称称呼对方似乎是一件特别流行、特别富有文人雅趣的事情。

如宋祁因为在《玉楼春·春景》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又因宋祁时任尚书的官职,因而被同事们戏称为“红杏尚书”;北宋词人贺铸因《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被同行们送上了诗意昵称“贺梅子”。

再如北宋词人秦观因《满庭芳》中的名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的词句,而被苏轼称为“山抹微云君”;南宋词人张炎因为赞咏西湖春水词作《南浦·春水》,而得到“张春水”的昵称,张炎又因《孤雁》词中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得到第二个昵称“张孤雁”。

在宋代词人的昵称中,有一个是特别富有诗意的,那就是蒋捷的昵称“樱桃进士”。宋末词人蒋捷因为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与《行香子·舟宿兰湾》两首词中,出现了同曲同工的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被人送上昵称“樱桃进士”。

蒋捷将自身的主体情感体验和自然界的物象联系在了一起,更是将时光变迁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了出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因为形象异常鲜明,音韵谐美,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蒋捷因而也得到“樱桃进士”的雅号。

宋代文人的很多昵称读起来上口动听,极富诗意,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想象和听觉享受,所以昵称可以说是语言艺术,可以展现语言美。昵称是语言文化的一小部分,凝结了人们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情趣。透过昵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处事态度、心理需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甚至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宋代文人的诸多昵称中,有两个人的昵称特别有趣,一个是“张三影”,一个是“李三瘦”,“张三影”是北宋词人张先的雅号,“李三瘦”是女词人李清照的雅号。

张先因为在词中爱用“影”字,而且名句迭出,被人称为“张三影”;但李清照的昵称“李三瘦”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这并不是因为李清照长得瘦弱。所谓“李三瘦”,是指李清照喜欢用“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字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张先和李清照都是蜚声词坛的著名词人,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谱写了动人的名句佳作,他们以“影”字和“瘦”字各领风骚,因而都得到了既与他们的词作完美贴合又与他们的品格高度契合的昵称。

那么,张先的雅号“张三影”出自哪些词作,李清照的雅号“李三瘦”又与哪些词作有关呢?这些词作又有哪些艺术特色呢?让我们带着对诗词的爱好和求知欲一起走进张先和李清照的词作空间,领略那独具魅力的宋词意境。

那么,先说张先呢,还是先说李清照呢?按理说,张先是北宋早期词人,而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词人,应该先说张先,但咱们还是按照女士优先的原则,先说李清照吧。

李清照之所以有“李三瘦”的昵称,并非浪得虚名,其实细细品来,她的这三个因“瘦”字而蜚声词坛的句子读来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李清照昵称“李三瘦”

先来看第一“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是李清照词中第一“瘦”,出自她的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原词较长,为阅读方便,只选取前半阙: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爱情的见证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后来赵明诚到外地做官,李清照出于对丈夫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李清照连梳妆打扮的事情都懈怠了起来。这首词的开篇描写的就是词人闺房的情景:

铜炉里的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在床头,如同波浪一般,女主人也无心去收。早晨醒来,她也不想起床,就慵懒地一直躺着,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他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相思的话要向丈夫倾诉啊,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来瘦”三字,点出自己身体消瘦,但为何消瘦,词人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说这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两句表明词人的消瘦既不是因为饮酒生病,也不是对秋景伤感所致。李清照的这一次消瘦与憔悴的原因并不是病酒与悲秋。这两句体现女词人因为离怀别苦所引发的复杂心绪,隐含着她内心的深深幽怨。

所以,李清照又连用“非干”和“不是”两个否定,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新近身体消瘦了,但是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病酒和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病酒”,有人是因“悲秋”,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这三句,历来被众多词评家称道,清代词人陈廷焯评说:“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评价道:“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词中第二“瘦”,出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词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开篇“昨夜雨疏风骤”一句,点明了词人写作此词时的时令,拉开了一幅暮春时节的风雨图。因为这种时节的雨往往是大而稀疏,风则较急,而海棠花的飘谢也正在此时。

因为这场暮春时节的风雨,让女词人感到了些许的寒意,风雨也给她带来了伤春、惜春的愁绪,而酒是驱寒消愁的最佳选择。可是杯酒下肚,她就已不胜酒力。带着酒意,词人早早地进入了梦乡。清晨醒来,李清照还是一副慵懒的样子,但她却仍记挂着窗外的海棠,一夜风吹雨打后海棠会怎样呢?所以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向丫鬟询问庭院中的海棠还好吗?

但李清照得到的答案却是丫鬟的一句平平淡淡的“海棠依然和昨天一模一样”的回答。这一问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两个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女词人情感细腻,丫鬟粗心大意。

女词人的话语中饱含着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试问”二字,虽是词人的明知故问,但也透露出她的一种期盼,在得到丫鬟的回答后,她不得不纠正丫鬟的错漏。

丫鬟关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他没有欣赏、关心海棠花的情致,所以她的答语也是很自然的,这也愈加突出了女词人爱花惜花的细腻情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为对答语的不满意,所以词人才说出“知否?知否”的反问,从中能看出女词人的情急之态,反问中也含有一种责怪和纠正的意味。

虽说是情急,但词人的语气却又极温婉,显示出女词人的优雅的举止。因为词人最大的担心就是海棠花是否凋零?海棠花是娇弱的,娇弱的花儿怎堪这番雨打风吹?所以海棠怎么可能和风雨前一模一样呢?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才对呀。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量充盈而吸足了水分而变得娇嫩;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肥和瘦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绿肥红瘦”本来是很常见的四个字,但经过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再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让人不禁想到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渐行渐远,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词中第三“瘦”,出自《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

据说,李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远在外地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读了之后,打算写一封回信。

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赵明诚一口气填写了15首词,他自认为总有一首能胜过妻子的作品。于是他将妻子的词作和自己的词作掺和在一起,请朋友评鉴,朋友读了之后说,在这么多的词作中,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好。由此可见,李清照这首词有多圈粉,原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在重阳节写下的一首词。彼时,丈夫赵明诚在外地,没有陪伴李清照共庆佳节。女词人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在孤独与寂寞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菊花(也就是词中的“黄花”)绽放的重阳节,本该是她与赵明诚共度欢愉时光,共度佳节的,但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词人独自一人品尝那份孤独与寂寞,所以她脱口而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带有反问语气,词人哀怨的情愫跃然纸上,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帘卷西风”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让人感到萧瑟的深秋寒意。这阵晚风让她顿时减少了饮酒赏菊的兴致。

词人比萧瑟风雨中的菊花还要消瘦可怜,节日的欢愉气氛与词人内心的愁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这样的情境下,词情与词义也在二重唱的腔调漫卷而来,深深地打动了人心,惊艳了时光。

于是,词人移步闺房,回想起此情此景,这风雨中的秋菊,不正是词人此时此刻的写照吗?这也让词人顿生“人比黄花瘦”的人不如菊的感慨。

“人比黄花瘦”这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好评如潮。李清照用菊花比喻人的憔悴、消瘦,沉淀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人的憔悴、消瘦来形容旷日持久的相思之情,这比把相思之情直接说出来要含蓄得多、委婉得多。于情于境,揆情度理,这一句都是耐人寻味的。

李清照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为人们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她也以女性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回味隽永的生活画卷。

以上三首词就是李清照昵称“李三瘦”的出处,李清照的这三首词都是通过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碎片段,再加上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从而营造出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的唯美词章。

张先昵称“张三影”

说完了李清照与她的昵称“李三瘦”,接下来说一下张先与他的昵称“张三影”。张先是宋初词人,也算是李清照的前辈吧,张先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多首词,涉及写影的词竟有30首之多,这占到张先词的将近五分之一。

张先在词中对影大量加以运用并非无意为之,他的目的是有意确立影作为自己词中的独特意象。在这些写影的词句或词作中,张先平生最为得意的就是三句就是: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墙送过秋千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先看“云破月来花弄影”,该句出自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词,这是张先“三影”中的第一影,原词如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词人因为多喝了几杯酒,小憩了一会儿,醒来后已是下午了。他决定出去走走,午后的时光匆匆而过,当他来到湖畔时,暮色也在悄然间将词人包围,这个时候,连水鸟也成双成对地栖息在湖中的沙洲上。

这本来是一个没有月色的夜晚,因为天空是阴沉沉的,词人来到湖畔也只是为了醒酒,他并没有要欣赏月色的心意。就在词人意兴阑珊,打算回去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如白玉般的月亮穿过云层,在天空中羞涩地露出了半边皎洁的脸庞。

月亮穿破云层,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样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含蓄的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况且,还有一阵阵微风拂过湖面,拂过月光停留过的湖畔与花丛,这美该怎样形容呢?那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一种不用修饰就温润时光的美。

词人发现在月色中开放的花儿,在微风的吹动下,也娇羞地在月光下婆娑弄影,词人徘徊在月光徘徊过的湖畔,词人坐在月光坐过的木椅上,静静地看着花,看着月。这样迷人的夜晚,这样妩媚的月色,这样可爱的花影,给词人无所事事的心灵带来了无尽的抚慰。

所以词人抓住瞬间的灵感,写下了千古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既写出了花枝在月光下舞弄倩影的迷人情景,也意外地映射出词人内心的欣喜之情。

这一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词人修辞以及锻字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经过整天的无聊之后,居然意外地体验到月色与花影交相辉映的美妙瞬间。

张先以敏锐的触觉将瞬间的美好捕捉下来,并用温情的文字将美好的瞬间表达出来,也让读者通过文字感知到词人的喜悦和词中的动人画面。

“隔墙送过秋千影”出自《青门引·春思》一词,这是张先“三影”中的第二影,原词如下: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隔墙送过秋千影”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这首词中,而且词人是借助窗帘来引出秋千的影子的,窗帘有把影隔开的意思,这样让秋千的意象显得更加朦胧,词人借助影子所表达的感情也更加朦胧。

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出词人伤春惜春的心情,这是词人的精心创作,也是刻意精雕细琢之作。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词人运用拟人手法,给明月赋予人的特性,让明月送来秋千的影子,并让明月不辞辛苦,隔墙送来秋千的影子,使得墙外的人看到秋千影后,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加深对墙上飘忽的秋千影的印象。可以说,正是借助了明月与影的微妙联合,才能使词句内涵深厚,分外动人。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整首词从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写出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上片是伤春,春尽花残,令人忧伤;下片是怀旧,词人萦怀往事,竟与秋千有关,过往的情思引人遐想,堪称神来之笔。全词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意味隽永,充分体现了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出自张先的《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这是张先的第三影,原词较长,为阅读方便,今只撷取上半阕: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词人描绘的情景是阳光明媚的春色:绿意盎然的原野与湛蓝深远的天空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空气中弥漫着阳光和青草的味道,还夹杂着泥土的芬芳。

词人的眼前是澈洁净净的江水,江面上荡漾着微波,在阳光的照射下发散着粼粼波光。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在微风中翩跹起舞,它们在春风中将最优美的身姿展现出来,似乎是奉献给春天的礼物。空中的柳絮如烟雾一样笼罩着,这样的画面简直与“天青色等烟雨”的唯美意境高度重合。

柳絮随风飘扬,落在地上也不留一点踪影。词人站在船头远眺,他的目光穿过微波粼粼的江面,看到了草地上欢乐场面,那欢乐也定格在词人的笔端:

女孩子们都是趁着好天气出门春游的,她们将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她们轻柔的衣袂在微风中舞动,她们的身影在春风中婉转动人,她们竞相在原野上释放青春的气息,她们有的在草地上采摘香草、捡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

表面上看,词人只是在描写春天及春游的女孩子们,没有写影,实则已经将影子和盘托出,因为光与柳絮在无形中形成了互动,柳絮的影子被光线覆盖,融化在光线中。从而创造出了无影之影的高妙境界。

在这种看似写与不写中,已经暗含了光与影的互动。词人生动而逼真地写出要写的部分,既给人留下形象具体的感受,又留下“无影”的想象空间,以激发人们用想象来填充词人的文字触及的空间。

张先在词作中通过对影意象的大量选取和不遗余力的艺术加工,使得影这一意象在词中发扬光大,并由此创造出了优美的画面和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词中,张先对“影”进行了精雕细琢地描摹和塑造,并借助“影”创造了诸多美轮美奂的意境,张先自觉地捕捉“影”的美学情趣,并通过“影”叨叨传神效果,创设艺术神韵,这些写影的词不光是词人自鸣得意之作,也为他赢得了“张三影”这一带有文人气息的优雅昵称。

小话诗词

“李三瘦”和“张三影”这两个昵称对词人李清照和张先来说,是实至名归的,这是一种美称,是对他们的词作特色的肯定,也是对词人笔下的唯美意境的诠释和注解。

好了,删繁就简写了这么多,为的就是能将张先的昵称“张三影”和李清照的昵称“李三瘦”的来龙去脉说清楚,顺便也鉴赏了他们的词作,领略了宋词的艺术特点。

如果您喜欢的话,欢迎写下您的留言,是张先的昵称“张三影”更贴合他的词作艺术性呢?还是李清照的昵称“李三瘦”更贴合她的词作艺术性呢?让我们各抒己见,一起探讨一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精彩推送